中國(Zhōngguó 文件— 播放)位於亞洲東部,傳統意義上和現代地理概念上涵蓋大中華地區。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,中國只有一個代表全中國的政權,但二戰以後(1949年)國共內戰爆發,中國分裂為二個互不隸屬的政治實體並均聲稱對整個中國擁有主權。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產生文明並延續至今的國家之一,因其文化傳播的廣泛性、獨特性和成熟性而對周邊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產生深遠影響,同時不斷吸收各個民族的文明成果而演變為今天的中華文化。中國,又以“華夏”、“中華”、“中夏”、“諸夏”、“諸華”、“神州”等的代稱出現。華、夏二字起源不明;“夏”,在商、周以前有夏朝;“華”,有說來自於古華胥國[1] ;也有說上古華、夏同音,本一字。《左傳》是現存最早出現華夏二字並稱的文獻,其中有“裔不謀夏,夷不亂華”之言;按《說文》中的釋義,“華,榮”,“夏,中國之人”。而漢語“中國”一詞,最早指天下(中國人觀念中的世界)的“中心”——中原地帶,後逐漸帶有王朝統治正統性的意義。近代以來,“中國”一詞作官方正式稱呼於中華民國開始,也是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。居於中國疆域內的各個民族統稱為中華民族,亦稱“華人”,移居境外的華人多被稱為“海外華人”,或自稱華族。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,在少數民族當中,人口過500百萬(2000年人口普查)的有壯、滿、回、苗、維吾爾、彞、土家、蒙古和藏等9大民族[2],通用漢語,少數民族地區往往使用各民族自己的語言。中國人普遍喜好書法、國畫、戲曲、象棋、圍棋和武術等,茶、酒、菜和箸等為中國的特色飲食文化,中國新年、中秋、清明、端午等為傳統節日。中國傳統上是一個儒學思維國家。中國人有強烈的家庭觀念,因此將代表家庭的姓氏置於人名之前。中國人還重視教育及對人才的選拔,春秋時期孔子「有教無類,因材施教」開始辦私塾培養人才,漢朝時採用察舉推選政府官員,隋朝起實行科舉在平民中選拔人才。自古以來在文化、科學、技術等方面的成就浩如煙海,明清以來西方的近代科技和民主政治思想傳入中國。
Wikipedia